IC载板种类
按封装方式,可将IC载板分为BGA封装基板、CSP封装基板、FC封装基板和MCM封装基板。
(1)BGA封装基板
技术优势:显著增加芯片引脚,在芯片散热以及电气性能方面表现良好。
应用领域:适用于引脚数超过300的IC封装。
(2)CSP封装基板

技术优势:单芯片封装,重量轻,尺寸小。
应用领域:应用于存储器产品,电信产品和具有少量引脚的电子产品。
(3)FC封装基板
技术优势:通过翻转芯片的封装,具有低信号干扰,低电路损耗,良好的性能和有效的散热。
应用领域:广泛应用于CPU、GPU、Chipset等产品。
(4)MCM封装基板
技术优势:将具有不同功能的芯片吸收到一个封装中。具有轻盈,薄,短和小型化的特点,但由于多个芯片封装在一个封装中,这种类型的基板在信号干扰,散热,精细布线等方面表现不佳。
应用领域:应用于军事、航空航天领域。

IC载板要求更精细、高密度、高脚数、小体积,孔、盘、线更小,超薄芯层。因而必须具有精密的层间对位技术、线路成像技术、电镀技术、钻孔技术、表面处理技术。对产品可靠性,对设备和仪器,材料和生产管理全方位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因此,IC载板的技术门槛高,研发不易。
技术难点与传统的PCB制造比较,IC载板要克服的技术难点:
(1)芯板制作技术芯板薄,易变形,尤其是板厚≤0.2mm时,配板结构、板件涨缩、层压参数、层间定位系统等工艺技术需取得突破,从而实现超薄芯板翘曲和压合厚度的有效控制。
(2)微孔技术
*包括:开等窗工艺,激光钻微盲孔工艺,盲孔镀铜填孔工艺。
*开等窗工艺(Conformalmask)是对激光盲孔开窗进行合理补偿,通过开出的铜窗直接定义出盲孔孔径和位置。
*激光钻微孔涉及的指标:孔的形状、上下孔径比、侧蚀、玻纤突出、孔底残胶等。
*盲孔镀铜涉及的指标有:填孔能力、盲孔空洞、凹陷、镀铜可靠性等。
*目前微孔孔径是50~100微米,叠孔层数达到3阶、4阶、5阶。
(3)图形形成和镀铜技术
*线路补偿技术和控制;精细线路制作技术;镀铜厚度均匀性控制技术;精细线路的微蚀量控制技术。
*目前线宽间距要求是20~50微米。镀铜厚度均匀性要求为18*微米,蚀刻均匀性≥90%。
(4)阻焊工艺*包括塞孔工艺,阻焊印制技术等。
*IC载板阻焊表面高度差小于10微米,阻焊和焊盘的表面高度差不超过15微米。
(5)表面处理技术
*镀镍/金的厚度的均匀性;在同一板上既镀软金,也镀硬金工艺;镀镍/钯/金工艺技术。
*可打线的表面涂覆,选择性表面处理技术。
(6)检测能力和产品可靠性测试技术
*配备一批与传统PCB厂不同的检测设备/仪器。
*掌握与常规不同的可靠性检测技术。
(7)综合起来,生产IC载板涉及的工艺技术有十余个方面:
图形动态补偿;镀铜厚度均匀性的图形电镀工艺;全流程材料涨缩控制;表面处理工艺,软金加硬金选择性电镀,镀镍/钯/金工艺技术;
*芯板薄片制作;
*高可靠性检测技术;微孔加工;
*若叠微3阶、4阶、5阶,生产流程;
*多次叠层层压;层压≥4次;钻孔≥5次;电镀≥5次。
*导线图形形成和蚀刻;
*高精度对位系统;
*阻焊塞孔工艺,电镀填微孔工艺;
